回顾2023至2024年间本科夏令营/冬令营/暑校(上)

循此苦旅,以抵繁星

Posted by 暢之之 on Tuesday, September 10, 2024

这是我很久以前就想写的一个主题,自2023年开春以来,方觉自己真正踏上了生活的正轨。我开始鼓起勇气,去主动尝试那些曾经只敢想而不敢做的种种。

前言

2023年的五一前夕,借着周末与假期的缝隙,请了几天假后的我独自踏上了去往西藏的旅途(我常常挂念着为这部分撰写回忆录)。归途的航班上,本想借着文字将这一路的思绪撰写成文,但实在抵不住昏暗光线带来的倦意,不一会就昏昏沉沉思维停滞。回来的第一日恰逢我的20岁生日,虽然是我早早规划好的,也开启了我四处奔波的序章。

5月26日,在学校待了两周后,我剪去了及肩的长发,随丁老大初去北京参加那应当是关于中国复眼的研讨会。一切都很新鲜,这是我第二次进京(第一次则是儿时模糊的记忆碎片),也是第一次建立起与国台的联系,或许正是蓄谋已久或是对于国台的莫名亲切让我一年后最终选择了这里。夜晚时分与苏老师的学生们,也是现在我的师兄师姐们(曾经的师叔师姑【手动狗头】)度过了很开心的一段时间,很巧在鸟巢外场听了五月天回归的首场演唱会。或许是因为遇到了很好的师兄师姐们才让我对这里如此亲切。次日沾丁老大的光,受清华大学郑瑞华高工的邀请,第一次来到清华园参观;夜晚吃上了丁老大唠叨已久的烤羊腿。

很多的第一次,很多的记忆点,这种节奏很令我愉悦。新环境的改变很多时候是令人不适的,但给予我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舒适与满足。

师兄师姐
鸟巢前同师兄师姐的合影(虽然迪子哥单飞了)。我想这也许是我最终选择来国台的一个原因吧。背景中回荡着五月天演唱会的声音,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多年后的鸟巢首秀,也许就是缘分。

烤羊腿
不得不说这个烤羊腿确实香得很,具象化了香的流油的这个形容,但是跟老丁两个猛男吃都很费劲,所以这也就是后来我跟心总回购时迫不得已只能浪费了

北大暑校–欧洲文化–2023.07

暑校生活

每当花了一段长周期时间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我总会陷入一段短暂的迷茫与空虚的戒断反应中。2023年初,随着第一篇文章的完成,很难全身心投入精力到学习上(虽然这大概是导致我概率论期中考垫底的一个缘故),随之我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在所谓的背景提升上。不过在当时我并没有“背景提升”的意识,而是单纯想要体验很多看起来很厉害、很新鲜感的事情。于是在大数据的推荐下我刷到并顺利参加了北大的暑期学校。不过这个活动涵盖范围非常广,属于是面向群体极为普遍了,在我看来这在国内属其一份了(虽说学分费蛮贵的),但许多广大学子仍愿为北大这个名字买单了,权为体验,我也是。

选择欧洲文化这门课程,实属心血来潮,总之是想换换口味,算是弥补一下高考志愿想学人文社科的遗憾吧。北大的课堂很不错,不愧是国内学术殿堂,教授讲起故事来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具象化。不过我倒是个糟蹋鬼,虽然很喜欢这个课堂以及朱孝远教授的讲授,但大抵是几年来在自己学校养成的毛病,不由一上课就开始生理性犯困,倒是经常性地错过一些精彩栏目。不过总归是为这门课留下了一些痕迹,强逼着自己泡了泡图书馆,做了一些浅显文字性的工作,参考当时撰写的中西方占星术比较以及选读《哥白尼问题》。幸运的是,作业应该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除却课堂之外我觉得还是完成了最先的初衷,沉浸式体验了北大,以及北京的生活。记得某个夜晚十点多的样子,我与王淇思来想去打算外出觅食,却发现街边的店铺几乎已打烊,路上的行人零星。北京的夜里很凉爽,将白天四十度的高温驱散殆尽,这跟广东的闷热形成鲜明对比。但问题是晚上的风很自由,我俩的肚子却空空。最终骑遍了校园东西南北门后,在某个门外寻得一处潮汕砂锅粥。好久没有食得广东菜,这一下是尤为治愈。潮汕人果然会做生意。

此外便是在某一日约了几个群友们夜骑天安门。这倒是很有趣,一群从小红书结识在北大暑校吃喝玩乐群的朋友们来自天南地北,相约着骑了三个小时的共享单车穿梭在夜色中的北京城。不得不说晚上的天安门很璀璨,人群也是好不容易熙熙攘攘了。

期间抽了一天回到国台,与苏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吃了顿饭,倒是优哉游哉乐此不疲;又抽了一天,去给之前的烤羊腿当了回回头客,也是给即将远渡重洋的心总饯别,不过这次实在吃不完。此外,北大的家园食堂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学校食堂。我好像去到哪里都是无时无刻想着干饭,哪里能留得住我的胃,就能留住我的心。

天安门夜骑
天安门夜骑,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打算继续骑回去的结果发现时间太久了就放弃了。这里是一波伙伴,还有一波走散了,不过最终还是在地铁站汇合了。北京相较于深圳让我最喜欢的点就是规划了单车道,而且足够宽敞。dbq照片里的大家都糊上了,但是是种模糊的美感

北大西门
和王淇骑车半夜觅食到北大西门打卡,风很凉

北大宿舍
北大宿舍的谢幕,see you

后话

写到最后回想起在来的路上,因为航班延误到半夜直至取消而结识了两位分别来自cuhk和西南交通的伙伴,一起接受着海航的无端调整。大学生之间的友谊总是那么纯粹而奇妙,尽管它曾让我第一天上课迟到半天,但是和有趣的灵魂相遇是比学习到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事情。

所以还是蛮有意思的。

国台夏令营–2023.07&2024.07

国台的夏令营紧接着北大暑校,不过这是当时规划好的事情。两度踏上国台之旅,夏令营与暑期学校的足迹交织,我索性将两者并述。总体而言,初次参加满足了许多好奇和新鲜感;再至之时好奇已淡却,但遇人各异,情感转深,倒是别有一番滋味了。提及至此,不得不说马老师一直是最有意思的了。听说自从老丁入学国台时就是他老人家在负责招生,十来年过去实在鞠躬尽瘁。但是一个词来形容老马同志反而应当是“古灵精怪”(此处给马老师磕两个)。

2023年的夏令营从国台出发,兴隆、密云、怀柔辗转,简直是个旅行团,不过这也给我梳理了国台整体的布局和规划。虽然我搞的不是天文,说实话也没有什么天文知识,但沿途所见所闻,终是拓宽了视野,长了见识。玩乐之余,最大收获反而当是第一回拍星空,心满意足。

回到2024年,在兴隆待了得有三晚,前两夜天气不宜。最后一晚,云开月明,宜观星。回去取了相机,想了想意识到这一年时光过的太快,生活琐碎,少有时间驻足仰望。在拉莫之下架上了相机,等到天光隐去,陆续来了又走了几个小伙伴。只记得周边是乌漆嘛黑的,不时在哪个方向笑一声嘟囔几句。又熬了一熬,夜深人静,我们也是聚到了一块。借着星光,反正是看不清人脸的,只能知道大家都在。只有长昊这个专业的天文爱好者还在架着拍星轨,其他人倒是都拍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有着什么话题,但是从生活到理想,从现实到未来。只记得那晚我们看到了好多流星,虽非流星雨之期,却似有天意般的巧合。或许,那正是星空下年轻心灵的共鸣,是两个世界灵魂的量子纠缠与碰撞,每一颗星星都是他们之间交流的媒介。

公共天文台
这幅图的作者应当是为群友,处于魔幻世界的公共天文台

银河
肉眼银河,三分靠眼睛,七分靠想象

星轨
长昊拍摄的Lamost之下的星轨,在这片星空之下就是我们的星空

很遗憾的是,第二天天破晓后,实在不记得了长相,或者混淆了。这也恰好符合了我们当天组建的一个小群的群名:419,for one night,即一夜情缘,却也是天文浪漫的最佳注脚。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UFITS宇宙学暑校–2023.07

这个暑校在初时并未在我心中激起太大波澜,但是在经历过理论物理的洗礼后才意识到真正的隔行如隔山,这打消了我对于学习理论的憧憬,非我能力所能轻易触及。所以对于学习理论的人我都是一贯以“大佬”称谓称之,佩服不已。在贵州大学的日子里,我跟小航、钟涵还有深艺度过了一天天的麻将时间。其实是不想荒废的,但是到后期实在难以再继续坚持,那便只能寻寻乐子。

正如王一教授所言,他亦曾有过类似的暑校经历,但是他对于当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几乎不记得了,而最终留下的,更多的是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确,在日后的北大暑校、李所冬令营、南大夏令营等地,我频繁地遇到了UFITS的故友,他们如今都已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很有价值的暑校,不同知识层面的人会收获到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知识领域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启迪,而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相知,则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北大物理学院基础物理国际暑校–2023.08

收到offer的时候我正在上朱孝远教授的欧洲文化课程,邮件一声叮咚,意味着我在北大的日子续费一个月。有意思的是,我的身份从暑期学校学生转变成了交换生,校园卡由绿色转变成了红色,住宿也来到了高级的北大中关新园单人间公寓。

治学

照例先说说学习方面,这里的课堂是我真正的梦中情景,这一幕同我当时在b站上刷MIT的Prof. Gilbert Strang讲授的线性代数一般似曾相识,只不过一个是屏幕内的别人的世界(虽然知识是贯通的),一个是真正身临其境了。自Prof. Gian Francesco Giudice的Particle Physics开始,课程体验感总结为很舒服,虽然每个Course最后都有一个小Quiz,这不免会紧张一轮。不过这一紧张情绪日后在朋友们的共同学习下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如何想象这种复习场景?或许就是好友们喊你过来边喝酒边学习,或许就是一群人在公寓的休息室聚集,东倒西歪站着坐着讨论着过几天是不是可以安排去爬个长城,另外这题怎么想的?

Prof. Gian Francesco Giudice的首节课便满足了我对物理学教学课堂的全部幻想,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本理应如此。借此刻怀念一下俺们的Scott。非常gentle的Prof. Daniele Macuglia符合了我对于意大利男人魅力的全部刻板印象,这也首次让我知道科学史原来真的是一门需要人来研究的兼具科学与人文的一门学问,并且对于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很高。Prof. Ankur Desai讲授了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等方面知识,正逢我当时有构思想从地球热辐射方面进行大物实验比赛的实验装置设计,因此倒是与教授聊了一聊。Prof. Gregory Herczeg的课程终于是我相对熟知一些的了,Exoplanets and their Origins在前一个月各种天文学暑校的洗礼下我起码是多了一部分的知识储备基础,这样一来的确是能够更好进行理解和吸收,而这门课的Quiz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我觉得回答的最好最轻松的了。Prof. Alfred H. Mueller太帅了,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仿佛是历史人物映现的既视感,希望等我老了以后也能是个这么帅的老头子。不过教授教的Quantum Chromodynamics让我学的一塌糊涂,仅仅吸收了基础概念对于我而言已经足够了,倒是后悔没有先修一些基础,确实糟蹋的很。教Ultrafast Optics的Prof. Andrius Baltuška是一位很正经很严肃的教授,在这里我看到了学术本身的严谨和求学治学的严谨。

有时候遇到很优秀、很好的老师和课堂时常常心中泛起一丝涟漪,带着几分自责与懊悔,觉得未能事先准备充足,以最好的状态来聆听这一门课,从而对于遗漏的未能吸收的印记抱有遗憾。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对于当时的自己抱有恨意,我责怪自己,为何没有好好准备,而是白白浪费了很多东西。会抱有自卑,也会自省,因为经历过最高学府最顶级教授的知识洗礼,接触了最顶尖的同学后,会发现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儿,也认识到以自己在物理学领域的能力的确是配不上这样的资源和环境。对物理学我是抱有终生的敬意与遗憾的,但我有自己的道路。

合照
众大佬在教室的开幕式合影,前排老师包括高能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北大物院院长高原宁院士、Gian Francesco Giudice教授、Daniele Macuglia教授等等,先前还有校长龚旗煌院士以及张杰院士致辞

italysir
非常优雅绅士的Daniele Macuglia教授,偷拍了一张

teacher
Alfred H. Mueller教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物理学极速发展的时期,我周围的某位同学可能就将是在物理学历史上留痕的人

生活

我早已接受自己的脑子不太好使了,所以动太多脑筋的事情,比如学习,的确不太适合我。因此我依仗这一机会,也是机缘巧合,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不过估计一方面是迫不得已,另一方面是同自己和解、自洽,再者就是的确常常被所遇之人治愈,这才屡次感谢相遇。

我是以一个交换生的身份来到这里,住的留学生公寓,再加上这次除了北大物院本院的其余几乎都是小老外们,我也就自然而然同小老外们混熟了。

不过一开始不是如此,但自第一天的破冰冷餐会上我莫名大胆上去唱了首歌,后续不知怎么的就开始跟来自厄瓜多尔的Juan、Pablo、Wagner以及Mateo这四位性格鲜明的老哥们混熟了。晚上去到附近的酒吧,随着酒精浓度的上升我蹩脚的口语也愈发提升,不一会就把四个小老外们喝不行了。此后的日子我便大多时间同姗姗来迟的舍友国梁,以及这几位厄瓜多尔F4混迹在了一块。Pablo送了我一个挂饰叫做Aya Huma,意味着厄瓜多尔的太阳神和保护神,我至今一直挂在我的登山包上。

此外还结识了中文说的比我英语好的来自泰国的美丽姑娘Cindy,在最后一天送给了我用泰语写的"ยินดี ที่ได้รู้จักเจียง",即"nice to meet you Jiang",我一直有好好保留着。此外还有一位来自摩洛哥的善良小姑娘Hafsa,或许是刚来北京的时候受到了一些不友好对待,亦或是误解(后来说清了我猜测是因为语言不通带来的冷淡),导致小姑娘家家对中国的印象一开始并不是太好。不过后来与她的相处中看的出她的热情和敏感,一个劲的问我为什么帮助她为什么对待刚认识的人就这么好,我只能含笑两声。后来意识到除却我自己的性格,或许主要是国度间的政治文化差别导致对待女性的差异化态度。此外还有人高马大的德国小哥Luca,一双大手弹得了钢琴盖得了房子设计的了工艺品,他与我分享了他制作的艺术品,我觉得他真应该去当一个艺术家或者设计师。来自尼泊尔的小哥Rohit是个开朗怪,e人实锤了,精力无限,此外给了我一种小小年纪就有一副老学者的感觉。还有位与szuias某位老师有过渊源的Zia,小哥来自巴基斯坦,给我的感觉有种在异国他乡碰到个与自家里有过联系的故友一般,特别亲切了。此外还有好多好多人,比如来自CMU的叱咤风云的真大佬Tony·汤一开始把我认作新加坡人(或许是广东人长的差不多吧),以及好几位北大的伙伴们还有若孜老师张帆老师们,给我在40度的北京暖上加暖。

ecd
与Juan、Pablo、Wagner以及Mateo这几位厄瓜多尔F4相识的过程,很感谢他们在这个时期给予我的陪伴,不过这是几个逗比

luca
有一回和Luca去吃饭时,应当是在家园食堂的顶楼,Luca在大堂中间的钢琴上即兴来了一段,吸引了边上的各位小孩和家长们

hezhao3
最后一天的闭幕式,很高兴认识各位

hezhao2
合影留念,此段剧终

这段故事是我终生的回忆,回见。

me